
〔栀子〕木名。常绿灌木或小乔木。高1米到2米。叶子对生,长椭圆形,有光泽。春夏开白花,香气浓烈,可供观赏。夏秋结果实,生青熟黄,可做黄色染料。也可入药,性寒味苦,为解热消炎剂。原产我国,各地均有栽培。也指这种树木的花。《现代汉语大词典》
〔栀子〕树名。常绿灌木,籽实可入药。也指其果实。
〔证〕王建《雨过山村》诗:“妇姑相唤浴蚕去,闲看中庭栀子花。”
〔证〕《脉经》卷二:“关脉实,胃中痛,宜服栀子汤。”《古代汉语词典》
〔栀子〕1:木名。常绿灌木或小乔木。叶子对生,长椭圆形,有光泽。春夏开白花,香气浓烈,可供观赏。夏秋结果实,生青熟黄,可做黄色染料。也可入药,性寒味苦,为解热消炎剂。
◎唐杜甫《栀子》诗:〔引〕“栀子比众木,人间诚未多。”一本作〔引〕“栀”。
◎唐唐彦谦《离鸾》诗:〔引〕“庭前佳树名栀子,试结同心寄谢娘。”
◎邵瑞彭《北行杂诗》之五:〔引〕“心如栀子难言实,身似浮云未是闲。”
2:指栀子花。
◎唐李商隐《效徐陵体赠更衣》诗:〔引〕“结带悬栀子,绣领刺鸳鸯。”
◎宋范成大《初秋闲记园池草木》诗之二:〔引〕“旱地莲花娇小,水盆栀子幽芳。”
◎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二五○:〔引〕“去时栀子压犀簪,次第寒花掐到今。”
3:指栀子的果实。
◎明周履靖《锦笺记·进香》:〔引〕“呀!栀子抹屁股,--黄孔!黄孔!果然是我浑家换了妆饰,一时不认得了。”
按,〔引〕“黄孔”为〔引〕“惶恐”的谐音。《汉语大词典》
〔栀子〕栀子(Gardeniajasminoides)亦称“黄栀子”、“山栀”。茜草科。常绿灌木。叶对生,革质,广披针形至倒卵形,先端和基部钝形,全缘,表面有光泽。春夏开白花,顶生或腋生,有短梗,极香。原产于中国,各地均有栽培。扦插繁殖。木材致密、坚实、不易割裂,可供制农具及雕刻等用。果实用水淬取可得黄色染料,用为纺织纤维的染色。果实中的色素,主要为栀子苷。果实入药,性寒、味苦,功能清热泻火、凉血、利湿,主治热病心烦、目赤、黄疸、吐血、衄血、热毒疮疡等;生者捣敷能消肿止痛,主治跌打肿痛。主要成分有栀子苷、去羟栀子苷、栀子酮苷、藏红花素、熊果酸、D-甘露醇、胆碱等,有利胆、降低血中胆红素、保肝、解热、镇痛、镇静、降血压、抗菌、抗炎等作用。栀 子1。花枝 2。果《大辞海》
〔栀子〕〔名〕常绿灌木,叶子长椭圆形,有光泽,花大,白色,有强烈的香气,果实倒卵形。花供观赏,果实可做黄色染料,也可入药。
这种植物的果实。《现代汉语词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