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〔汶水〕河流名,省称「汶」。为济水(今大清河,上段已湮)右岸支流,即流经今山东省泰安、济宁二市的大汶河。夏、商、周属东土,春秋、战国时属齐国,秦代属济北、泰山二郡,西汉属泰山、鲁、东平、东等郡国。又见【汶】①。1697《史记地名族名词典》
〔汶水〕古水名。(1)《尚书·禹贡》青州:“浮于汶,达于河。”今名大汶水或大汶河,源出山东省莱芜市北,西南流经古嬴县东南,古称嬴汶。又西南会牟汶、北汶、石汶、柴汶至今东平县戴村坝,又西流经东平县南,至梁山县东南入济水;明初筑戴村坝,遏汶水南出南旺湖济运,西流故道遂微;清末罢漕运,今主流又西注东平湖,北入黄河。(2)晋郭缘生《述征记》:“泰山郡水皆名曰汶。”《水经注》述牟汶、北汶时或简称汶。参见“五汶”。(3)《汉书·地理志》、《水经》入潍之汶,今名东汶河。源出今山东省临朐县南,东北流至安丘市东北入潍河。(4)又作汶江。“汶”与“岷”通,即今岷江。《战国策·燕策》:“蜀地之甲,轻舟浮于汶,乘夏水而下江。”鲍彪注:“汶江水出岷山。”吴师道补:“汶,眉贫反,即岷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后主传》:蜀建兴十四年(236年)“后主至湔,登观坂,看汶水之流”,即此。《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》
〔汶水〕汶水即“大汶河”。《大辞海》
〔汶水〕汶水古水名。(1)《书·禹贡》青州:“浮于汶,达于河。”即《汉书·地理志》、《水经》入济之汶,今名大汶水或大汶河。源出山东莱芜市北,西南流经古嬴县南,古称嬴汶,又西南会牟汶、北汶、石汶、柴汶至今东平戴村坝。自此以下,古汶水西流经东平南,至梁山东南入济水;明初筑戴村坝,遏汶水南出南旺湖济运,西流故道遂微;清末罢漕运,今主流又西注东平湖,北入黄河。(2)晋郭缘生《述征记》:“泰山郡水皆名曰汶。”《水经注》述牟汶、北汶时或简称汶。(3)《汉书·地理志》、《水经》入潍之汶,今名汶河。源出山东临朐南,东北流至安丘市东北入潍河。(4)据《水经注》:桑泉水上源之一※崮水,俗名汶水;宋、元以来,遂通称桑泉水全流为汶水,今名东汶河。源出山东蒙阴西,东南流经县南,至沂南南入沂河。(5)亦称“汶江”。“汶”读与“岷”同,即岷江。《国策·燕策二》:“蜀地之甲,轻舟浮于汶,乘夏水而下江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后主传》:蜀建兴十四年(公元236年),“后主至湔,登观阪,看汶水之流”,即此。《大辞海》
〔汶水〕【汶水】水名。
1:卽汶河。見該條。
2:源出山東臨朐縣南沂山瀑布泉,東流經安丘市,入濰河。參閲水經注二四汶水。
3:源出山東費縣,東南流入沂河,也稱小汶水。按以上三汶水皆在山東境内,齊乘所謂“齊有三汶”,卽此。《辞源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