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 日 生肖

接踵而至的拼音及正确的读音

  • jiézhǒngérzhì
基本解释

〔接踵而至〕踵:脚后跟。接踵:后面人的脚尖挨着前面人的脚跟。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连续发生。
◎《梁书·武帝纪下》:“故乡老少,接踵远至,情貌孜孜,若归于父。”
◎元·无名氏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》:“李嗣源军行五日至大梁,王瓒开门迎降。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。”
◎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一〇五回:“熊奇已寄信山东,旦夕可到,广中将士接踵而至,可使贼党土崩,逆藩授首。”
◎方方《乌泥湖年谱·1966年》一四:“各种会议接踵而至,没有会议的时候,大家又必须进行许多问题的学习和讨论。” 
▲也作“接踵而来”。
◎宋·王炎《回李监库启》:“炎苍髯欲雪,黄卷生尘,幸执事接踵而来,有乡人会面之喜。”
◎清·解鉴《益智录·顾清高》:“由是卜名大著,自高声价,而握粟者仍接踵而来。”
◎孙犁《〈红楼梦〉杂说》:“大家知道,在雍、乾两朝,像曹家这种遭遇,并不是个别少见,而是接踵而来,司空见惯的。” 
▲也作“随踵而至”。
◎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子来,寡人闻之,千里而一士,是比肩而立,百世而一圣,若随踵而至也。今子一朝而见七士,则士不亦众乎!”【注意】也说"接踵而来"。——来自《商务馆小学生成语词典》《新华成语大词典》


〔接踵而至〕【词源】《战国策·秦四》:“王既无重世之德于韩、魏,而有累世之怨矣。韩、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,百世矣。”
【词由】秦昭王采取亲魏伐楚的策略时,楚国的黄歇因为善于辞令,被楚襄王派到秦国去。黄歇对秦昭王说:“现在最强大的就是秦和楚。你现在伐楚,就如同两虎相斗。你应该采取对楚和善的策略,韩、魏是不可靠的,不要说韩、魏是怎么杀晋国的智氏而立国的,就说秦和韩、魏之间的关系吧。秦国对子韩、魏,并没有什么恩德可言,但是怨仇却不少。韩、魏两国的父子、兄弟死于你秦国的,可说是一个接着一个。你现在要伐楚,楚弱了等于魏强,魏强了对于秦有什么好处呢?我的看法是,楚国可以对秦有所帮助,魏国才是秦国的敌国呵。”
【词义】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跟而来到。踵:脚后跟。形容来的人一个接着一个,也比喻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。亦作“接踵而来”。
【书证】章炳麟《箴新党论》:“台湾之割,旅顺之割,青岛之割,威海之割,接踵而至。”邹韬奋《经历·新饭碗问题》:“整个的‘新饭碗’一时虽未找到,零碎的小事却接踵而来。”《古汉语成语典故词典》

详细解释
教材解释

指一个接一个地来。比喻来的人相继不断或事情不断地发生。《成语大词典》


参考解释

[成语解释]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,接连不断地来。形容来者很多,络绎不绝。
[典故出处]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子来,寡人闻之,千里而一士,是比肩而立,百世而一圣,若随踵而至也,今子一朝而见七士,则士不亦众乎!”
[ 近义词 ]联翩而至、川流不息、接二连三
[成语举例]台湾之割,青岛之割,威海之割,接踵而至。(章炳麟《箴新党论》)
[常用程度]常用
[感情色彩]褒义词
[语法用法]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[成语结构]偏正式
[产生年代]古代
[成语正音]踵,不能读作“zhònɡ”。
[成语辨形]踵,不能写作“种”。
[成语辨析]见“接二连三”。
[英文翻译]come one after another


古文书证
  • 1、(明代)徐霞客《麻叶洞天》:...杼,童子之牧者,行人之负载者,接踵而至   (十七日)去上清三里,得...
  • 2、(课文)读读写写《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读读写写》:...溢 演绎 安营扎寨 风云变幻 接踵而至 第1课《社戏》  钳 撮 偏...
  • 相关造句
  • 1、这天,天空阴云密布,眼前雾气蒙蒙,狂风暴雨接踵而至,大海揎起滔天巨浪。
  • 2、走过了秋的寂寞,我每一天都不停地努力,挫折与失败又接踵而至
  • 3、只要身体和心灵得到自由,那幸福就会接踵而至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