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〔摧枯拉朽〕摧:摧毁。枯:枯草。拉:折断。朽:朽木。摧毁枯草,折断朽木。
◎《汉书·异姓诸侯王表序》:“镌金石者难为功,摧枯朽者易为力,其势然也。”后用“摧枯拉朽”比喻轻而易举地将对方摧毁、打垮。
◎《晋书·甘卓传》:“将军之举武昌,若摧枯拉朽,何所顾虑乎!”
◎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三四:“提起升箩般拳头,拣着个精壮村夫,赶上一拳打去,只望先打倒了一个硬的,其余便如摧枯拉朽了。”
◎清·天花才子《快心编初集》四回:“霎时烟焰飞腾,火势猛烈,再加是草房芦壁,更易烧毁,一瞬间,摧枯拉朽,皆成灰烬。”
◎刘白羽《第二个太阳》二〇章:“当红油墨印的快报,传遍每一道战壕,传给每一个战士,它变成了摧枯拉朽的物质力量。”
▲也作“拉枯折朽”。
◎宋·文莹《玉壶清话》卷七:“伦举兵一鏖,如拉枯折朽。”
▲也作“拉朽摧枯”。
◎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庄宗纪一》:“若简练兵甲,倍道兼行,出其不意,以吾愤激之众,击彼骄惰之师,拉朽摧枯,未云其易,解围定霸,在此一役。”
◎王荣商《杂感》诗:“太炎真是太憨生,进退孙袁岂定评。拉朽摧枯一枝笔,新朝殷鉴在前清。”【注意】①注意"摧枯拉朽"的"摧"左边是"扌"。②含褒义。——来自《商务馆小学生成语词典》《新华成语大词典》
① 〔摧枯拉朽〕摧折枯草朽木,比喻迅速摧毁腐朽势力。《现代汉语词典》
摧折枯枝朽木。比喻极容易办到。语本《汉书·异姓诸侯王表序》:“鐫金石者难为功,摧枯朽者易为力,其势然也。”《晋书·甘卓传》:“遡流之众,势不可救,将军之举 武昌 ,若摧枯拉朽,何所顾虑乎。”《宋史·曹彬传》:“以国家兵甲精鋭,翦 太原 之孤垒,如摧枯拉朽尔,何为而不可。” 明 梁辰鱼 《浣纱记·伐越》:“而况假主公之雄威,更仗诸将之戮力,则摧枯拉朽,如夏日之溃春冰。” 邹韬奋 《不能两全》:“旧社会之崩溃有如摧枯拉朽。”亦作“ 摧朽拉枯 ”。 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江阴口谈之诬》:“国初 豫通王 下 江 南时,所至摧朽拉枯,无不立下。”亦省作“ 摧朽 ”、“ 摧枯 ”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“ 太祖 拒之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《魏书》:“故计行如转圜,事成如摧朽。” 唐 杜甫 《北风》诗:“涤除贪破浪,愁絶付摧枯。” 明 薛蕙 《送杨石斋》诗:“凶竖同摧朽,苍生尽解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