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〔袖手旁观〕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。《现代汉语词典》
〔袖手旁观〕藏手于袖,在旁观看。比喻置身事外,不参预其中。语出唐韩愈《祭柳子厚文》:“不善为斫,血指汗颜,巧匠旁观,缩手袖间。”宋苏轼《朝辞赴定州论事状》:“弈棋者胜负之形,虽国工有所未尽,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。何则?弈者有意于争,而旁观者无心故也。”巴金《我的希望》:“大家都看风色、看行情,袖手旁观,那么就绝不会有新的气象和新的局面。”《汉语成语大辞典[上辞]》
〔袖手旁观〕藏手于袖,在旁观看。比喻置身事外,不参预其中。语本唐韩愈《祭柳子厚文》:“不善为斫,血指汗颜,巧匠旁观,缩手袖间。”
◎宋苏轼《朝辞赴定州论事状》:〔引〕“弈碁者胜负之形,虽国工有所未尽,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。何则?弈者有意于争,而旁观者无心故也。”
◎明徐渭《又启严公》:〔引〕“委身当任,始知时事之难;袖手旁观,何怪人言之易。”
◎巴金《我的希望》:〔引〕“大家都看风色、看行情,袖手旁观,那么就绝不会有新的气象和新的局面。”亦省作“袖观”。
◎铁郎《论各省宜速响应湘赣革命军》:〔引〕“各省之局外袖观,不独无以对国民,抑亦无以对各国矣。”《汉语大词典》
〔袖手旁观〕袖手:把手藏在袖子里。
◎唐·韩愈《祭柳子厚文》:“不善为斫,血指汗颜;巧匠旁观,缩手袖间。”
◎意思是会砍木头的人把手揣在袖子里,在一边看。后用“袖手旁观”比喻置身事外,既不过问,也不协助别人。
◎宋·苏轼《朝辞赴定州论事状》:“弈棋者胜负之形,虽国工有所不尽,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,何则?弈者有意于争,而旁观者无心故也。”
◎清·天花才子《快心编初集》一〇回:“依堂翁这般主见,只是袖手旁观的局面,难道这邳州到是苗千总的干系么?”
◎李劼人《大波》四部一章:“既是四川人,他就有为桑梓尽力的义务,断没有眼看着大家都在鞠躬尽瘁,而他独袖手旁观之理。”
▲也作“旁观袖手”。
◎宋·陆游《福州请仁王坚老疏》:“勇退急流,虽具衲子参寻之眼;旁观袖手,要非邦人向慕之诚。”
◎明·杨嗣昌《与王郧抚鳌永书》:“若因运事之难而止兵山外,任贼突奔窃,恐旁观袖手、冷眼高谈之夫又不知其掉何舌矣。”
◎清·毕沅《后观棋绝句四首》之三:“我本旁观袖手客,到来偏作局中人。”
▲也作“束手旁观”。
◎宋·卫泾《谢【X1710A】海俞制置建》:“转而攻蕲,援兵稍来,但束手旁观,旋亦不守。”
◎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六一回:“咱们不得束手旁观,睁着眼叫他陷于不义。”【注意】含贬义。——来自《商务馆小学生成语词典》《新华成语大词典》
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。《现代汉语词典》
[look on (或 stand by) with folded arms] 在旁观望,不过问事情弈棋者,胜负之形,虽国工有所不尽,而袖手旁观者常见之,何则?——宋· 苏轼《朝辞赴定州论事状》袖手旁观 xiù shǒu páng guān藏手于袖,在旁观看。比喻置身事外,不参预其中。语本 唐 韩愈 《祭柳子厚文》:“不善为斲,血指汗颜,巧匠旁观,缩手袖间。” 宋 苏轼 《朝辞赴定州论事状》:“弈碁者胜负之形,虽国工有所未尽,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。何则?弈者有意於争,而旁观者无心故也。” 明 徐渭 《又启严公》:“委身当任,始知时事之难;袖手旁观,何恠人言之易。” 巴金 《我的希望》:“大家都看风色、看行情,袖手旁观,那么就绝不会有新的气象和新的局面。”亦省作“ 袖观 ”。 铁郎 《论各省宜速响应湘赣革命军》:“各省之局外袖观,不独无以对国民,抑亦无以对各国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