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〔担惊受怕〕提心吊胆,放心不下,处在恐惧之中。
◎元·无名氏《盆儿鬼》三折:“俺出门红日乍平西,归时犹未夕阳低,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。”
◎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五一回:“况且小的在此担惊受怕,损骨伤筋,成日吃了紫金丹,浑身骨头都是火焦火灼的。”
◎张爱玲《等》:“我说人家为了你这事担惊受怕,你也不告诉告诉我你在里边是什么情形,你也不问问我是怎么样把你救出来的。”
▲也作“担惊忍怕”。
◎元·无名氏《盆儿鬼》一折:“做买卖的担惊忍怕,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。”
▲也作“担惊受恐”。
◎元·武汉臣《生金阁》一折:“早知道这般的担惊受恐,我可也图什么衣紫拖朱。”
◎钱锺书《围城》二:“上海租界寓公们为国家担惊受恐够了,现在国家并没有亡,不必做未亡人,所以又照常热闹起来。”
▲也作“耽惊受怕”。
◎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七四回:“心愿已完,莫若自尽了,省得耽惊受怕。”
▲也作“受怕担惊”。
◎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三本三折:“似这般受怕担惊不图甚,浪酒闲茶。”
◎明·康海《中山狼》一折:“恰撞着胡缠厮迸,这冤家想着俺受怕担惊为甚。咱则这藏着露尾真没法,怎生把囊儿括。”
▲也作“受怕耽惊”。
◎元·孙仲章《勘头巾》三折:“为别人受怕耽惊,没来由废寝忘食。”
◎明·吕坤《实政录·民务·附乡甲劝语》:“些小事情,本约和处,记于和簿,省得衙门告状,受怕耽惊。”《新华成语大词典》
〔担惊受怕〕〔释义〕形容提心吊胆,又惊又怕的样子。
〔出处〕元·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三折:“俺出门红日乍平西,归时犹未夕阳低,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。”
〔例句〕张爱玲《烬余录》:“像艾芙林,她是中国内地来的,身经百战,据她自己说是吃苦耐劳,担惊受怕惯了的。”
〔近义〕心惊胆战
提心吊胆
〔反义〕泰然自若《成语大词典》
提心吊胆,害怕遭受祸害。《现代汉语词典》
[feel alarmed;be in a state of axiety] 形容提心吊胆,十分害怕的状态休听那算命的胡说,撇下海阔一个家业。担惊受怕,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。——《水浒传》担惊受怕 dān jīng shòu pà见“ 担惊忍怕 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