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汉初大臣。楚国人。有辩才。曾出使南越,封赵佗为南越王,令称臣奉汉约。拜为太中大夫。常向高祖推荐诗书,谏劝高祖唯有文武并用才是长治久安之术。并先后为高祖著文十二篇,总结秦亡汉兴教训,名为《新语》。吕后专权后,遂称病家居。后助陈平诛吕氏,拥立文帝。文帝时再使南越,说服赵佗去除僭越之仪,尊奉汉帝。
〔陆贾〕汉代文章家。楚人。生卒年不详,于秦末至汉文帝时在世。秦末以“客”的身份从汉高祖刘邦定天下,号称为能言善辩之士。汉高祖时,他曾出使南越,说服南越王尉佗(即赵佗)向汉称臣,因此拜太中大夫。汉惠帝时,吕后用事,欲王诸吕而畏惧大臣中有口辩之才的人,陆贾知道不能力争,即称病免官家居。后来暗中为陈平出谋划策,使其结交绛侯周勃,以制诸吕。及杀诸吕,立汉文帝,陆贾都起了不小的作用。汉文帝即位,他又再次出使南越。其著作有《新语》、《楚汉春秋》等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有陆贾赋3篇,但他的辞赋未能流传至今。刘勰在《文心雕龙·才略》中说:“汉室陆贾,首发奇彩,赋《孟春》而选典诰,其辩之富矣。”从《文心雕龙》的评论,可知其赋大抵类于游士辩说之辞。作者:齐天举。出自:马良春,李福田总主编。中国文学大辞典·第五卷。天津:天津人民出版社。1991。第3358页。。《中国文学大辞典》
〔陆贾〕西汉初楚人。从汉高祖定天下。有辩才,常使诸侯为说客。西汉初,奉命使南越,封赵佗为南越王。归拜太中大夫。提倡儒学,尝为高祖讲秦亡汉兴之因,认为天下“居马上得之,宁可以马上治之乎?”建议“行仁义﹑法先圣”,并辅以黄老的“无为而治”,对汉初政治曾发生影响。吕后死,参预诛灭吕氏,迎立文帝。复以太中大夫出使南越,劝赵佗去帝号,称臣汉朝。著有《新语》。又有赋三篇,已失传。《中国人名大词典》
〔陆贾〕汉初政论家。楚人。早年以客的身份随高祖平定天下,有辩士之称。在高祖左右时,常奉命出使诸侯。刘邦称帝后,派他出使南越,说服尉佗接受汉王朝赐予的南越王的封号,称臣奉汉约。回朝后被任为太中大夫。汉文帝即位,又奉命出使南越,劝说尉佗废除黄屋左纛和称制,归附汉朝。惠帝时,吕后用事,欲王诸吕,陆贾自认为不能与之争辩,就称病居家,置田产于好畤(今陕西乾县东)。吕后称制,诸吕擅权,右丞相陈平力不能争,又恐祸及己,乃问计于陆贾,陆贾说:“天下安,注意相;天下危,注意将。将相和调,则士务附;士务附,天下虽有变,即权不分。为社稷计,在两君掌握耳。”后陈平用其计,接纳周勃,陆贾亦周旋于公卿间,联络大臣与宗室,为平诸吕而组织力量。后来终于平定诸吕之乱,迎立汉文帝。陆贾作为汉初政论家,还为西汉王朝的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。刘邦即位之初,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称说《诗》、《书》。刘邦骂儒生说:“逎公居马上而得之,安事《诗》、《书》!”陆贾回答说:“能马上得之,宁可以马上治之乎?”向刘邦提出“逆取而以顺守之,文武并用”的长久之策。并受命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教训,著书十二篇,每上奏一篇,刘邦看后无不称赞,故名其书为《新语》。陆贾认为:“事逾烦,天下逾乱;法逾滋,而奸逾炽;兵马逾设,而敌人逾多。秦非不欲为治,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,而用刑太极故也。”(《新语·无为》)。因此治理天下,应倡导儒学,“行仁义,法先圣”,辅以黄老“无为而治”。西汉前期所实行的“与民休息”的政策,正是这种无为政治的体现。《新语》是西汉前期的政治指导思想。《汉史·艺文志》载陆贾著录为二十三篇,今多佚。现存《新语》二卷十二篇。来源:门岿主编·二十六史精要辞典·上·北京:人民日报出版社·1993·第515页。《二十六史精要辞典》